首页> 外文OA文献 >天下一家到一家天下──以唐宋廟議與君位強化為中心的討論
【2h】

天下一家到一家天下──以唐宋廟議與君位強化為中心的討論

机译:天下一家到一家天下──以唐宋庙议与君位强化为中心的讨论

摘要

[[abstract]]在古代封建社會,家的概念不同於今日家庭的概念。不僅是同血緣親屬的結合,還包含政治制度下的屬人。天子即家的最大領袖,諸侯王也是其家人,所以天子家廟,也有天下公廟的性質。類推諸侯、士大夫的家廟,也具有區域性的公廟性質。藉由這種親親尊尊的宗法制度,將封建體系凝聚起來。傳統封建社會,所有貴族,從最高階的天子到最低階的士,皆可設宗廟。 秦統一天下,新時代的到來即──「天下一家」,各級封建貴族的家都被取消,只有皇帝之家,亦即皇帝的國家。自此天下皆為皇帝所有,屬臣為皇帝的家人,而非賓客關係,成為兩千餘年皇帝制度為中國政體的主軸,宗廟制度為維繫皇帝制度穩定的一個重要因子,它是宗子孝道的重要展現,也是其權力的合法來源之一。秦以後,縱使歷代時有分封一些王侯,但大體上,天下齊民,只有天子宗廟制度能歷久不衰。歷朝歷代開國建宗廟,彰顯天下易主,也是政權合法性的重要象徵。所以其間的宗法議題,所產生的衝擊可能僅次於改朝換代。上個世紀初,民國的建立,結束以血緣世襲的專制政體,走向共和,維持世襲政體合法性的宗廟制度也走向歷史,但是,宗廟的變體,宗祠依然普遍存在於華人社會。從而可知,數千年來宗廟制度對中國的政治社會的影響極為深遠。 如前所述,政權的「正當性」的維持是歷代一直努力的目標。始祖開基立業,憑藉功業,嗣君以「祖德」維持統治的合法性,相對而言,它也成為人臣制衡君主的工具,尤其在以儒立國的國度,經典與歷代的經典詮釋,成為制君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是經典詮釋的結果,孰是孰非,並非取決於誰有道理,而是支持者的多少,或是否得到有權勢的人的支持,宗廟議題也是如此。禮法規範人間秩序,宋代禮學的走向由形式化走向探討禮意的解釋。這種時代背景,引發宋代對於古禮所規範的制度的討論。天子宗廟議題,在儒家國家體系這是大是大非的?可謂問題,因為天子為萬民景仰,一舉一動要合乎禮法,皇帝制度除了建立百官,形成一套由上而下式的金字塔的統治體系。而天子專有的明堂宗廟社稷大禮,則在維持皇帝制度的穩定。祖靈的庇護成為宗廟議題上的核心問題之一。事奉宗廟成為嗣君的責任。因此,天子宗廟議題的議論,不僅只是禮制史上的一章,更是政治史上相當大的議題。皇帝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宗廟──之變革,筆者以為此可作為唐宋之際君權的一個佐證。天子的意旨在宋代,表面上仍維持仲裁的角色,實際上暗地裡有讓事件朝著其意旨發展的傾向。 本論文從唐宋的廟議來探討天子宗廟之變革來觀察此時期君權的擴張,漸漸從君主與貴族共治的體制,走向君主獨裁之局。第二章,將介紹西漢至隋,從無到有依據古禮重建天子廟制系統,期間經典與現實的折衝,天子廟制大致定型。第三章,隨著皇帝制度的穩固,天子廟制轉型帶有教化的功能,依據《禮記》重建的廟制系統,《孝經》被統治者逐漸提高地位之後,孝道開始滲透到禮制實踐上,宗廟制度是為了別尊卑,以祖靈功德鎮懾子民,但隨著尊親之風漸盛,宗廟體制也產生前所未有的衝擊,也就是始祖問題,唐宋之際太祖之位的爭論,引發一系列廟制的變革,本章將探討其中原因,何況宋代始祖爭議牽涉到太祖太宗兄弟相繼為君問題更複雜。第四章,則在比較濮議與高宗立孝宗,這兩個君主立皇族子弟為嗣,從而解釋在宗廟禮制與政治史上的意義。
机译:[[abstract]]在古代封建社会,家的概念不同于今日家庭的概念。不仅是同血缘亲属的结合,还包含政治制度下的属人。天子即家的最大领袖,诸侯王也是其家人,所以天子家庙,也有天下公庙的性质。类推诸侯、士大夫的家庙,也具有区域性的公庙性质。藉由这种亲亲尊尊的宗法制度,将封建体系凝聚起来。传统封建社会,所有贵族,从最高阶的天子到最低阶的士,皆可设宗庙。秦统一天下,新时代的到来即──「天下一家」,各级封建贵族的家都被取消,只有皇帝之家,亦即皇帝的国家。自此天下皆为皇帝所有,属臣为皇帝的家人,而非宾客关系,成为两千余年皇帝制度为中国政体的主轴,宗庙制度为维系皇帝制度稳定的一个重要因子,它是宗子孝道的重要展现,也是其权力的合法来源之一。秦以后,纵使历代时有分封一些王侯,但大体上,天下齐民,只有天子宗庙制度能历久不衰。历朝历代开国建宗庙,彰显天下易主,也是政权合法性的重要象征。所以其间的宗法议题,所产生的冲击可能仅次于改朝换代。上个世纪初,民国的建立,结束以血缘世袭的专制政体,走向共和,维持世袭政体合法性的宗庙制度也走向历史,但是,宗庙的变体,宗祠依然普遍存在于华人社会。从而可知,数千年来宗庙制度对中国的政治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如前所述,政权的「正当性」的维持是历代一直努力的目标。始祖开基立业,凭借功业,嗣君以「祖德」维持统治的合法性,相对而言,它也成为人臣制衡君主的工具,尤其在以儒立国的国度,经典与历代的经典诠释,成为制君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是经典诠释的结果,孰是孰非,并非取决于谁有道理,而是支持者的多少,或是否得到有权势的人的支持,宗庙议题也是如此。礼法规范人间秩序,宋代礼学的走向由形式化走向探讨礼意的解释。这种时代背景,引发宋代对于古礼所规范的制度的讨论。天子宗庙议题,在儒家国家体系这是大是大非的?可谓问题,因为天子为万民景仰,一举一动要合乎礼法,皇帝制度除了建立百官,形成一套由上而下式的金字塔的统治体系。而天子专有的明堂宗庙社稷大礼,则在维持皇帝制度的稳定。祖灵的庇护成为宗庙议题上的核心问题之一。事奉宗庙成为嗣君的责任。因此,天子宗庙议题的议论,不仅只是礼制史上的一章,更是政治史上相当大的议题。皇帝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宗庙──之变革,笔者以为此可作为唐宋之际君权的一个佐证。天子的意旨在宋代,表面上仍维持仲裁的角色,实际上暗地里有让事件朝着其意旨发展的倾向。本论文从唐宋的庙议来探讨天子宗庙之变革来观察此时期君权的扩张,渐渐从君主与贵族共治的体制,走向君主独裁之局。第二章,将介绍西汉至隋,从无到有依据古礼重建天子庙制系统,期间经典与现实的折冲,天子庙制大致定型。第三章,随着皇帝制度的稳固,天子庙制转型带有教化的功能,依据《礼记》重建的庙制系统,《孝经》被统治者逐渐提高地位之后,孝道开始渗透到礼制实践上,宗庙制度是为了别尊卑,以祖灵功德镇慑子民,但随着尊亲之风渐盛,宗庙体制也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也就是始祖问题,唐宋之际太祖之位的争论,引发一系列庙制的变革,本章将探讨其中原因,何况宋代始祖争议牵涉到太祖太宗兄弟相继为君问题更复杂。第四章,则在比较濮议与高宗立孝宗,这两个君主立皇族子弟为嗣,从而解释在宗庙礼制与政治史上的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鄧智睿; TENG CHIH-JUI;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11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ode":"zh-tw","name":"Traditional Chinese","id":53}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